中国女孩林芳在Wisconsin-Madison大学学习,由于生活费用有限,她总是精打细算。通过奖学金和补助金,她支付了自己的学费和书费。她一直住在宿舍,最近她打算搬到社区中和自己的一个朋友住。她的大学朋友们知道她的境况,希望给她提供一些生活用品。 林芳礼貌地拒绝了,说她自己能行。在这种情况下,她的朋友们想换一种方式帮忙,他们找到了一些老旧但是还能用的家庭电器、家具。Mary家的车库中有一个旧的凳子,Edward从叔叔家找到了一些椅子,Joe和Marion有一些多余的盘子,他们兴高采烈地把这些都搬到了林芳的住所,林芳感到十分尴尬,但是还是接受了,并且真诚地感谢她的朋友们。
接下来的一周,林芳给每一个朋友都准备了一件礼物。Mary得到了一个华丽的首饰盒,Edward收到了一件木雕,JoeandMarion得到了一个花瓶。这些礼物都十分贵重,比那些旧家具要贵重多了。他们都不想收这些礼物,但是林芳坚持,最后,他们还是收下了,但心里感觉很不舒服。
在中国,交换礼物礼尚往来是建立牢固的社会关系的前提,如果你收到了一份礼物,就要找机会还一份礼,如果不回赠一份礼物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一般来说回赠的礼物价值一般和收到的礼物相当就可以,当然也因双方之间的关系不同。案例中林芳回礼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可以看出,这和她个人的性格、心理等也有一定关系,而且并没有充分关照到朋友的初衷,所以也有欠妥之处,由此让她的朋友们感觉不太舒服。
信息来源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第七章 社会交往标签: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