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其他 > 别扭的“你去哪儿”

别扭的“你去哪儿”

案例正文

小斌在中国留学的时候,早上去食堂用餐的路上经常碰到同学和老师。他每次向他们问候“早上好”后,他们都喜欢问小斌“吃了吗?”、“你去哪儿?”,开始小斌以为他们要跟他一起吃早饭,后来发现大家只是问问,并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而对于他们“你去哪儿”的问题,小斌觉得很别扭,这让他早上的心情很差。所以后来早上当他再遇见朋友的时候,总是先抢着说“早上好,我要去食堂,你呢?”

分析点评

在中国,“你去哪儿?”是打招呼的一种方式,并不一定要明确回答。而在马来西亚,“你去哪儿”是个禁忌。如果有人这么问,被问者会觉得如果他继续去做这件事情结果肯定是不好的。因此,跟马来西亚人打招呼时,切忌问“你去哪儿?”在马来西亚这句话从古至今都是非常不好的问题。

差异点
马来西亚中国
“吃了吗”“你去哪儿”不是问候语“你去哪儿”是招呼语
延伸阅读

在中国,“吃了吗?”是常用的问候语之一,是自然打招呼的一种方式,并不要求被问询人明确做出“吃了”或者“没吃”的回答。如果被问询人回答“没吃”,询问的人也不必回复“一起去吃饭吧”。被问询人也不会因为这句话就认定询问的人又要邀约一起吃饭的意思。这句问候语形象体现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思想,这是农耕社会形成的一种习惯,沿袭至今。但是在马来西亚社会,“你吃了吗?”这句话用于问候可能会造成误解,如果问马来西亚人“你吃了吗?”,马来西亚人的反应一定是对方想和他一起吃饭,或者对方要请他一起吃饭。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别扭的“你去哪儿”
案例编号:3574
洲:亚洲 国家:马来西亚
分类:其他
上传时间:2015-10-28 00:04:22
分享者:徐丽丽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