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其他 > 与女友父母的争论

与女友父母的争论

案例正文

尼克是美国人,交了一个中国女朋友。两人交往了一年多,感情很好。趁着暑假,跟着女朋友去了一趟中国游玩。并在中国跟女友的父母见了一面。但是,第一次见面的情况并不理想。女友的父母是比较传统的,不希望女儿嫁给外国人。所以对他最初的印象就不是很好。况且第一次见面,双方就一些问题又有了些许争执。见面最终不欢而散。

女友的父母觉得他不懂得尊重长辈,第一次见面就跟他们吵架,人品不好,非常没礼貌,也不孝顺,还没结婚就这么不孝顺,以后结了婚就更不会待见他们了。他们非常不同意女儿跟尼克交往。女友觉得尼克和她父母之间是误会,而且父母对他的成见很深,以至于看不到他的优点,觉得他就是什么都不好。但她只是很无奈,一边是父母,一边是男朋友,吵起来的时候她处境非常尴尬。

但是尼克觉得他与女友父母之间也算不上吵架,就是争论,观点不一样,所以就发生冲突,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他觉得父母的想法不对,就要跟他们提。这个和他跟女友在一起没有关系啊。况且是跟对方父母吵架,又不是跟女友吵,为什么跟女友分手呢?

分析点评

尼克与女友父母争吵,他只是觉得这是观点不一致,进行的争辩。并没有迁怒于女友或者女友的父母。这充分的说明了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对事不对人是他们的普遍价值认同。而女友的父母本来就不喜欢外国人,所以觉得尼克这个外国人什么都不好。由于第一次见面的争吵,更是觉得他人品有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对人不对事在价值观念中占主导地位。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中,“人做出的事”和“做出这件事的人”这两个概念是合二为一的,也就是说,中国人在对某件事采取某种行动时首先会考虑这件事会涉及到什么人,再考虑这种行动对这个人造成的影响,最终再决定这件事该不该做,中国自古以来流行的谚语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比如:打狗要看主人,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等都说明了在中国,人的关系对处理事物的方式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而在美国等许多国家却不是这样。他们在讨论一件事时只是就事论事,不会牵涉到人,尽管争论得面红耳赤,但是却不会影响彼此间的关系,所以他们在某些情况下比中国人更大胆,敢说话,敢说真话,比如:美国学生在课堂上更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美国员工更敢于在下班后拒绝上司的要求。

差异点
美国中国
对事不对人对人不对事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与女友父母的争论
案例编号:3261
洲:北美洲 国家:美国
分类:其他
上传时间:2015-10-13 21:36:47
分享者:杨可祯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