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菲利普,他很喜欢中国的文化,所以很早就孤身一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并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他的性格不错,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在中国人缘很好,也交了很多知心的朋友。
几年前他娶了一个中国老婆。按照两个人的意愿,他们在中国举行了一场传统的中国婚礼,邀请了很多要好的朋友。那晚大家在酒桌上都十分热情,一直让新郎喝酒,让他十分为难,但是由于他本身酒量还算不错,而且他对中国的酒桌文化也多少有些了解,所以总算是应对自如,勉强硬撑到大家纷纷散场。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领着新娘回家准备休息的时候,突然一阵敲门声让他感到十分惊奇,后来才发现是女方的朋友带着礼品过来闹洞房,大家嘻嘻哈哈闹到了很晚。但是很快,又是一阵敲门声,是女方的另一拨朋友,此时菲利普有些不开心,但还是故作镇定地应付了他们充满热情的来访。送走了他们,新娘看出了菲利普的不开心,想要和他解释,他却因为疲惫而对新娘不理不睬。这时又是一阵响亮的敲门声,菲利普十分恼怒,不愿意去开门,后来才发现是他自己的好朋友过来庆祝他大喜之日。那晚两人直到凌晨一点都没有睡,事后两人大吵一架,新郎怪罪新娘的朋友们过于热情,搅乱了他们的新婚之夜,而新娘则认为新郎不够宽容理解。
现在几年过去了,他们生活得很幸福,菲利普自己也更加融入了中国的生活,谈及此事,他总是哈哈大笑,笑自己“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西方的婚礼是纯洁浪漫的,而中国的婚礼是喜气洋洋的;西方的婚礼看重的是承诺和感觉,而中国看重的是热闹的仪式,热闹象征着以后的生活也是热热闹闹的。 在现代中国婚俗中,婚宴一般由司仪主持,在证婚人宣布新人正式结为夫妻之后,婚宴开始。新人的亲朋好友在酒桌上一般都会比较热闹,打成一团,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则会不停地要求新郎喝酒,因为一切美好的祝福都寄寓在酒水之中。婚宴结束以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房子就会祛除妖魔鬼怪,新人就会得到安全,而且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因此闹新房的成员们用种种方法刁难新郎新娘,比如新郎来接亲的时候,伴娘们要守住房门,只有足够的红包才能够让伴娘们打开门,这被视为是伴郎的诚意;也有新娘的婚鞋被藏起来,新郎和伴郎们要找到婚鞋,才能够让新娘穿上鞋子跟他走,这也是一种考验新郎智慧和新郎伴郎们的默契的时候。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手挽着父亲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你,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在神圣的教堂上空,他们的誓言在回荡,带上永结同心的婚戒,直到神父说:“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了。结婚是一生的盟约,你要为之坚守一辈子的誓言。”然后新郎新娘或是去晚宴地点或是去度蜜月,并没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种种礼节。 中西方婚礼的差异主要受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在不同的思想和风俗的作用下,慢慢演化而成。同时在宗教和神话的影响下,各种各样的小风俗和习惯在婚礼过程中也渐渐形成。
德国 | 中国 |
婚俗 | 婚俗 |
传统的中国婚俗更加繁复。今天的中国人婚礼已经精简了许多。
传统的婚俗里包括“三书六礼”,“三书”是订婚、正婚和婚后礼。“六礼”包括纳采(男方有意向去说媒)、问名(男方询问女方名字和生辰八字,如果女方同意男方的提亲,就会给名字和八字让男方去占卜吉凶)、纳吉(若为吉卜,婚事就初定)、纳征(男方和媒人一起携带聘礼聘金去女方家,此时婚事初定)、请期(选择一个吉日)和迎亲(结婚之日,男方和媒体一起去女方接亲。然后一起在男方家里举行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即为结婚)。
现代的婚俗已经改变了很多,不再是说媒定婚事,更多的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决定婚事。但是进入举行结婚仪式的时候,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还是存在的。尤其是迎亲已经受西方影响,加入许多新的元素。但是大意还是要热闹,祝福新人圆满幸福。
1、中国婚俗更看重什么?
2、现代中国婚俗中,为什么有“闹洞房”?
3、中国夫妻要拜三次,分别拜什么?为什么?
信息来源
标签: 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