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和实施终身教育理念方面,日本起步远远早于中国。早在196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三届成人教育委员会召开以推广终身教育为主题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日本政府即派原东京御茶水女子大学校长波多野完治教授参加了会议。此后,波多野完治一直致力于终身教育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工作。1966年,日本国立教育中心以终身教育为题举办了专题报告会,由此掀起了日本国内终身教育的高潮。1987年,临教审在教育改革的第三次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逐步向终身教育体系过渡的建议。1988年文部省设立了终身学习局,以便自上而下、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终身教育的发展。中国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预计2020年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将达到40%,而且这其中的高等教育不仅包括大学本科教育,还包括专科教育。而另一方面,据统计2013年日本本科大学的入学率已经达到49.9%。由此可见,两国的大学入学率存在很大的差距。不仅如此,中国大学入学率存在非常明显的地域差异。尽管通过多年的努力,各地高考录取率的地域差异明显缩小,但不可否认其含金量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纵观2013年中国各省一本录取排行榜,排在前两位的天津和北京的一本录取率分别为24.52%、24.33%。位于排行榜倒数两位的四川、西藏仅为5.28%和4.78%。而另一方面,日本的大学入学率虽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城市的大学入学率高于地方,但是其差距远不如中国明显。两国教育水平的差距直接导致两国大学在终身教育中功能的差异,即中国大学所开展的终身教育中学历教育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日本。
尽管两国的大学都积极吸收社会人员进入大学学习,通过讲座、网络等平台向社会开放其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并积极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硬件设施,但是两国大学在终身教育中的功能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中国大学接受终身教育的群体中,期望藉此机会提高自身学历、增加职场竞争能力的人群占多数,因此功利主义色彩比较浓厚。与此相对,在日本接受终身教育的群体中,老年人、家庭主妇占很大的比重,他们更多地旨在丰富自身的生活、提高自身的修养。而导致这一差异存在的原因则在于两国教育水平的差距、社会文化发展程度的不同以及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差异。
案例来源:张杰.中日两国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功能差异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6-7+14.
日本 | 中国 |
起步早 覆盖广 | 有待进一步改进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