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决定园林山水的性质,中国的地理文化以陆地文化为主,而日本则以海洋文化为主。因此,以山和水为骨架的园林格局最直观地体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在山水平衡上,中国园林形式表现为山多水少,平地多而水面少,在反映山水的本质意义上,山与水各有其地理特点。中国园林水景取象于江河溪瀑的流水和沼泽湖海的静水这两方面,而漂浮于海洋中的岛国日本,海域面积辽阔,陆地面积相对狭小,且狭小的陆地面积中山地多平原少,丘陵占全国陆地面积的80%,其陆地环境与中国相似,因而也选择了以山水为骨干的园林形式。由于日本四面环海,因而园林景观朝着海岛型、海洋型和水路型发展,从总体上看,日本园林的本质是池泉式。
园林对植物和建筑的选择取决于当地的气候。地处北温带的中国,由于南北气温相差较大,导致园林因气候呈现的差异也非常明显,表现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三种类型。北方相对寒冷,其建筑以御寒为主,而江南气候宜人,多为便于通风采光的建筑,岭南则相对炎热,多为通风防晒的建筑。同样是处在北温带的日本,由于各地气温相差不是太多,其园林风格则较为统一,但如果细分,仍会显现出一定的差异。在园林建筑上,日本表现为夏天的建筑,不用实墙,而采用拉门和拉窗对空间进行分隔。为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各国必须采用不同的园林建筑方式。
中国是旱灾和水灾较多的国家,园林上叠山和理水的手法主要源于缺水与保持水涝之间的平衡。在建筑上,多雨的江南通常采用坡度较大的屋面,寒冷少雨的北方通常使用厚墙厚瓦缓坡顶,而风多的岭南地区则多用坡度适中又有压顶的屋面。日本的自然灾害多为地震、火山、台风、海啸和暴雨,因而园林建筑采用了与中国园林同样的建筑手法。在建筑上,日本园林采用低层草顶以抗震,顶上压脊木、千木和鬼板以防风,并使屋面出檐深远以防雨,室内地面高于地平面以防洪,而且还铺设木板草席以防潮。
中国的皇家园林是指属于皇帝和皇室所有的园林,现存的中国皇家园林有西苑、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日本的现存皇家园林有桂离宫、修学院离宫和仙洞御所,从建筑特点上看这些园林是由平安前的轴线式向平安后的中心式发展而来的,从规模上看,大小与宗教园林相类,略逊于私家园林,而从建造手法上看,园中小山小水,茅茨草屋,不施粉黛,树多屋少,伏式置石、土桥平桥。
园林造景中的障景是中日两国的园林共同的手法。中国有意地在园林中创造了许多的障景,以使其符合自己的美学观念,而日本在障景的运用和创造方面,显然不如中国。山障和石障在中国一般用于园林的入口,日本园林则多用木障,即使用墙障,也多用木筋墙、竹筋墙等。中日园林都注重借景,中国园林的借景可分为远借、邻借、俯借、仰借四种,日本园林则多远借。仿景与缩景是中日两国园林对异地景点、景区乃至全国的传移摹写,取移天缩地之意。日本缩景不局限于皇家园林,在私家和寺庙园林中也较为普遍。中国园林一般模仿本国的景观,且多是人工景观,而日本园林则常模仿外国的自然景观。
案例来源:李娟.浅析中日古典园林景观的差异[J].美与时代(上),2011,12:65-67.
日本 | 中国 |
海洋文化 | 陆地文化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