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分为白芍和赤芍,两者都是现代中日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的常用药物。据《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载,白芍为芍药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eaonialactifloraP.的根,赤芍为芍药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PeaonialactifloraP.或川赤芍P.veitchiiLynch的根。除此之外,芍药还有多种变种用于临床。早期的中医文献不分白芍、赤芍,统称为芍药。虽然南北朝时《本草经集注》已认识到了芍药有赤、白二种,说明最晚在此时,就已有不同品种的芍药存在。但在临床用药上,直到唐代,多数医家仍然对于赤、白芍未加分辨,在用药上以芍药作为统称。基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地区的用药多系就地或居住地附近采挖野生芍药入药,不同品种的芍药同时入药而不加区别,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临床用药的混乱。为此,唐代以前的医方中芍药一名,包含了赤、白芍药两个品种,以芍药混称,难免会造成一定混乱。可以想见,古代在临床用药时,不能依据病证特点区别使用不同品种的芍药,必然会对临床疗效产生不良影响。在我们今天研究应用时,也应该详加分辨,准确把握古人处方用药意旨。芍药约在平安时代传入日本,其后在日本江户时代《大和本草》(1709年)里详细记载。由于受到中国文献记载的影响,日本的本草文献也存在芍药及赤芍、白芍记载混乱问题。植物不同的生境必然对其活性物质的含量产生很大影响,芍药从中国引种日本,其巨大的生境的差异,必然会有其药效成分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中日两国药典所规定的赤、白芍药的植物来源也有很大差异。由于所用原植物及其炮制方法的不同,也会对芍药的药效产生一定影响。
中日两国所用的炮制方法的不同、芍药原植物生境的差异及所用原植物的不同,必然会对芍药的药效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比较研究发现,日本关于芍药的认识记载,基本上是受到中国文献的影响,并没有对日本生境中的芍药的药理药效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为了临床上更加准确地辨证用药,特别是对于日本汉方的正确用药,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中日不同生境中的芍药的有效成分、药理药效和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这对于芍药的临床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案例来源:小熊亮子.中日芍药文献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日本 | 中国 |
记载、生境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