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英文教师颜静兰、陈乐认为,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对文化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首先,由于流行歌曲和流行音乐一样是一种“文化产品”,它必须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因此,它所揭示的文化问题必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次,流行歌曲必须满足当代大众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必须不断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因此,流行歌曲同其他用于文化研究的对象相比,往往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同时,流行歌曲作为文化研究的素材,还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
为了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差异,他们在2002年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调查研究,分析对象为随机挑选的30首流行歌曲,其中,中美歌曲各占15首。
歌曲挑选的标准和依据是:在社会上流行较广;词曲作者或演唱者有较高的知名度;各类主题的歌曲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从而使该研究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
研究结果显示,中美文化差异在两国流行歌曲中通过“我”、“我们”的使用频率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美国歌曲中“我”的使用频率平均值为10.11,比中文歌曲中“我”的使用频率平均值(2.5)要高出7.5分值,而中文歌曲中“我们”的使用频率平均值(1.30)比美国歌曲中“我们”的使用频率平均值(0.51)要高出2.5倍多。可见,美国文化突出“我”,突出个人。相形之下,“我们”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集体主义观念相对淡薄;而中国文化则突出“我们”,突出群体,“我”始终处于较为次要的地位,个人隶属于群体。
信息来源
标签: 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