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制度 > 种姓制度(图文)

种姓制度(图文)

案例正文

信仰印度教的孟加拉人有种姓制度,分婆罗门、维迪耶、迦耶斯特和首陀罗4个种姓。婆罗门种姓的社会地位最高,维迪耶种姓次之。迦耶斯特种姓有文化,往往身居高位,出了许多社会活动家和宗教领袖,甚至有许多迦耶斯特人戴上了只有婆罗门才能佩戴的圣线。首陀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种姓,包括工人、农民、手工艺人、佣人等。

信仰伊斯兰教的孟加拉人仍有种姓残余影响,其中专门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的盖瓦德人占孟加拉人的绝大多数。

分析点评

现在,虽然种姓制度在孟加拉国已经废止,但是种姓所产生的姓氏仍在继续使用,如作家苏伯德·戈什的姓“戈什”属于迦耶斯特种姓,诗人吉班南南达·达斯的姓“达斯”,则属于婆罗门种姓,而女演员卡罗纳·班纳吉的姓“班纳吉”则是孟加拉婆罗门种姓中最为最贵的5个种姓之一。以姓氏作为人们社会地位的象征的现象已经渐渐地不存在了,但这仍然是孟加拉曾经的历史印记。

差异点
孟加拉国中国
种姓制度关乎社会地位不存在种姓制度
延伸阅读

孟加拉的婆罗门按居住地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卡纳塔克(Karnātakas)、泰朗嘎斯(Tailangas)、觉维达斯(Dravidas)、马哈拉什拉卡(Mahārāshtrakās)、古亚拉斯(Gurjaras),住在温迪亚山(Vindhya)南面,称为达罗毗荼(Dravida)婆罗门;萨拉斯瓦塔(Saraswatas)、坎亚库布亚(Kanyakubjas)、 戈达(Gaudas)、乌特卡拉斯(Utkalas)、马伊蒂拉斯(Maithilas)住在山北面,称为潘奇·戈达(Panch Gauda)婆罗门。不同的婆罗门社区都有自己的起源记载,一些细节也可从孟加拉各国王的法庭编年史中看到。

关于维迪耶种姓的来历,众说纷坛,意见不一。有的学者认为,雅利安人进入孟加拉时,维迪耶是一个专管祭祀的种姓,后来婆罗门和他们通婚;有的人则认为,他们实际上是行医的;有的说他们是婆罗门与首陀罗妇女结合后所生的后代,还有的则认为,他们原属于吠舍种姓。不论怎样,他们的社会地位仅次于婆罗门。

迦耶斯特虽然排在第三位,但他们有权有势也有钱,就连婆罗门对他们也惧怕三分,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得依靠他们生活。这个种姓较开明进步,出了不少社会活动家、宗教领袖和文化机构的负责人。

首陀罗的社会地位最低。他们大多是农民、工人、手艺人和仆役等等。其中以盖沃尔德族最多,他们在古代是孟加拉的主要居民,占有土地。今天,他们是孟加拉农村人口大多数。随着现代教育的开展和工商业的发展,他们的情况在日益变化,有些人成了学者和富翁。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种姓制度(图文)
案例编号:2412
洲:亚洲 国家:孟加拉国
分类:制度
上传时间:2015-09-25 10:59:28
分享者:徐丽丽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