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中日两国各地区名校录取率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名校升学机会的地区差异明显高于日本。
在中日两国,拥有一流大学的地区相对而言名校升学机会更多,但在我国名校升学机会与考生规模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北京、上海、天津等三大城市的名校录取率明显高于其他省市区。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高校特别是大城市高校在本地投放了更多的招生名额造成的。另外,许多大学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往往出现相互雷同的情况,这也对名校升学机会的地区差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不能由此断定名校升学机会的地区差异是由于我国独特的高考招生制度造成的,但通过分析可以认为,分地区招生制度这一“计划型招生制度”并未能有效缩小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我们发现,日本的著名国立大学大多集中在东京等人口规模较大的行政区,因此尽管当地考生获益较多,但地区间的差距相对较小。
缩小我国一流大学升学机会的地区差异是目前维护我国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在思考具体对策的时候,需要对一流大学的特性、我国的国情以及其他各种相关制度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一流大学的升学机会直接关系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因此在对其空间分布进行规划时,必须考虑效率和平等等重要因素。在一流大学分布不合理、人口流动受到户籍制度限制的情况下,如果彻底取消分地区招生制度,完全按高考成绩录取,将很有可能导致偏远落后地区一流大学升学机会的大量减少,出现新的失衡状况,因此这并非理想的选择。合理的招生制度应该尽量兼顾“考试公平”和“区域公平”,既能够将一流大学升学机会的地区差异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又能满足一流大学追求卓越的目标,协助其选拔优秀生源。
案例来源:
窦心浩.一流大学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研究——基于中日两国招生制度的比较[J].教育发展研究,2014,01:30-36.
日本 | 中国 |
地区差异、升学机会 |
信息来源
标签: 招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