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德国人交往一定要遵守时间和约定,但是也不能提前赴约。相比之下,中国人则欢迎别人“随时”来访的,以体现出“一家人”似的亲切与随意,对被迫放下手头的事接待来访者也习以为常。谈话时间的长短也全凭当时的气氛与兴致。不同的时间观念使中德两国人民在交往时容易产生隔阂,德国人常常对中国朋友突然来访感到手足无措,中国人往往也觉得德国人一预约、二确认、三感谢的做法过于絮烦。
<?xml:namespace prefix="o">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想的直接实现。中德民族不仅文化传统不同,其思维方式也各具鲜明的特色。德国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哲学思维,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穿透力。德国人思维严谨,善于推理演绎。他们办事有条有理,有板有眼,有时在别国人看来过于古板教条,不讲人情。而中国的思维方式源于儒家思想,具有相对明显的现实性。中国人思维中将人作为社会的中心和主宰者,人情味浓厚。中国人善于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做出直观的洞察、识别和判断。由于这种思维过程不是依据明确的逻辑规则,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带有一定程度的猜测性和预见性。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对待时间的态度和处理。德语中有句名言: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德国人对于约会是非常守时的,一般都得在一周前将邀请、约会的时间、地点、内容告诉对方,以便对方尽早安排。其次,德国人做事情是善于计划,强调周密的日程安排,制定的计划具有高度约束性,除非实在有特殊原因,一般是不会变更的。再次,赴会的人一般都必须准时赴约。当然由于特殊情况迟到一两分钟是可以的。如迟到十分钟以上又不事先电话通知就非常不礼貌了。而如果早到十分钟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准时并不是提前,对方可能还没准备好。
德国 | 中国 |
思维定式 | 思维定式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