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风俗 > 中喀生育观

中喀生育观

案例正文

归国志愿者廖某口述,在喀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一年,从来没有任何一次经历比坐月子更让她感受到文化差异的冲击。在喀期间,廖某认识了当地的x女士,见证了x女士诞下爱情结晶的过程,也了解了和中国不一样的坐月子习俗:x女士在喀麦隆的医院生小孩,当麻醉过去之后,疼痛越来越强烈,护士拿来冰袋为她止痛,而且饮用水都加冰块,而医生则要求她必须洗澡,说否则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这对廖某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廖某认为这是医生对产妇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

分析点评

按照中国传统习惯,产妇要避免着凉,不能见风,不能久坐,不能吃水果和蔬菜,不能穿拖鞋,脚后跟不能露在外面,坐时腰后不能空,须垫上枕头,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刷牙,不能梳头,不能看电视,不能哭,躺着时,两腿并紧,防产后出血,不能长时间仰着睡,不能喝白开水……而喀麦隆医生的做法都和中国的坐月子传统相背离,这让廖某不能接受,认为医生是在拿产妇的生命开玩笑,其实不然:

1. 中西医理论基础不同

西医用科学淘汰经验,中医以经验抵御科学。传统中医认为,一般情况下,中国人的骨节是闭合的,而产后,随着骨盆的打开,产妇全身上下的筋骨腠理都处于一种开放松弛的状态。这时,风寒就容易趁虚而入,通过张开的骨节进入人体内。月子结束时,产妇的骨盆和全身的筋骨腠理都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闭合状态。那么,坐月子期间进入体内的寒邪就会随之被闭锁在体内,从此留下严重的后患。产妇在生孩子时不仅需要很用力,而且往往出血较多,导致阴液亏损。失血过后,气就亏了;气虚的话,女性就容易怕冷,大量出虚汗,并伴有无力感,所以需要特殊照顾慢慢调养。至于需要一个月,是因为妇女来月经的周期一般是28天,相当于阴历的一个月,一般通过一个月经周期的循环,气就补上来了。

2. 中喀产妇体质差异

亚洲人的体质与非洲人不同,这与饮食结构有关。比如欧美人从小就吃牛肉、喝牛奶,摄取各种高蛋白营养,阳气偏盛,所以产妇生完孩子后更容易修复。从体质上说,西方人的火热湿性很重,阳气足,火气大,修复功能强,有更充足的机会驱逐寒气,所以不太怕寒邪。但中国人尤其是女性,从小吃谷类多一些,阳气偏弱,就需要养。坐月子是中国古人流传下来的养身习惯,而且无数事实证明,这种养身是完全必要的。很多英国妇女在年老以后得关节性疾病的人很多,这其实与产后的保养是有关系的。

3. 中喀人种不同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年累月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导致人体的某些机能在适应能力方面有些差别。比如,西方人的体毛很重,甚至胸部都长毛,他们的毛孔很大,骨节也很粗,他们会有更充足的机会驱除寒气,所以他们不是太怕寒邪。这种体质,让她们平日喝冷饮,洗冷水澡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再看我们中国人,自古就以纤维性的食物为主,多食五谷杂粮和蔬菜。由于饮食清淡,所以我们体毛很轻,皮肤紧密细腻,毛孔很小,骨节也特别细密。

差异点
喀麦隆中国
产妇无坐月子观念产妇必须要坐月子

信息来源

标签: 坐月子禁冷饮

浏览: 评论: 收藏:0
中喀生育观
案例编号:2106
洲:非洲 国家:喀麦隆
分类:风俗
上传时间:2015-09-22 10:41:53
分享者:陈文倩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