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英国姑娘到香港的银行上班。她刚到达的时候,对于中国的风俗习惯等都一无所知。上班第一天,碰到的第一个人(年轻的男同事)就问她:“吃饭没有?”她大吃一惊,怎么一见面就想请吃饭,这不意味着要与自己约会吗?中国人真够直率大胆。所以,在惊讶之余,她赶快声明她已经吃过饭了。他以为这位同事会继续说,可是等了一会,她才明白似乎对方并不是想请自己吃饭。以后几天,一上班都有人问她:“你吃了吗?”,她才明白,这是中国人的一种问候语!(改编自李彬,《中英文化差异漫谈》,花城出版社,1998,第25页)
中国人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是:“吃饭了没有?”,它之所以成为人们生活中共同关心的重要内容,是有历史原因的。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古代靠天吃饭,自然条件决定了人们的命运,填饱肚子成为第一需要,特别是一些环境恶劣的地方,更是如此。这样的习惯就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生存状态和深刻的社会文化背影。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填饱肚子已不成问题了,人们见面还是问同一问题,但功能已改变了。英国人见面的永恒话题则是谈“天”,这跟英国多变的天气有很大的关系。陌生人碰到一块,聊上几句“天”,如 “It’s fine today, isn’t it?” 之类的话,无形中增加许多亲近感,无论怎样严肃的场合,用谈“天”说“地”作为开场白,气氛很快就会活跃起来。亲朋好友聚会,茶余饭后谈得最多的是“昨天的天气怎样”、“明天的天气会怎样”之类的话题。 (李彬,《中英文化差异漫谈》,花城出版社,1998,第24页)
英国 | 中国 |
英国人把谈论天气作为问候语 | 中国人见面的问候语经常是“你吃了吗?”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