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案例正文

初到德国时,<?xml:namespace prefix="st1">王老师手头上的工作不多,因此她会经常主动热心地向办公室里忙碌着的德国老师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直接拒绝,并被告知:&ldquo;这是我的工作,我能做完,不需要你的帮助,谢谢。&rdquo;几次之后,王老师觉得对方的直截了当的回答有些不近人情。十月,恰逢全球孔院十周年,王老师所在孔院让她和另外一位志愿者老师一起为当地一所中学准备一次文化体验活动。活动现场,两位中文老师忙不过来,可德方陪同的老师并没有主动帮忙的意思。活动快开始时,王老师直接请教德方教师是否有空能帮忙,但得到的回到是:&ldquo;对不起,我现在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无法帮助你&rdquo;。<?xml:namespace prefix="o">

分析点评

根据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划分,中国文化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中国人倾向于使用间接、委婉的方式表达意义,信息的很大一部分隐含在心照不宣的、大家早已达成共识的非言语的代码中。德国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他们往往会使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意义,所言即所想。在上述交际案例中,不难看出,中方老师按照中国人习惯的文化思维与德国人打交道,下意识地认为对方可能需要帮助,或是对方应该知道自己现在正需要帮助。两种不同文化运作机制带来的误解也反应了整体性思维和个体性思维的差异,中国人注重整体和谐的观念,而德国人相对而言比较关注个体意志,权责明确。

差异点
延伸阅读

运用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来分析中德言语行为理论,可以发现中德思维方式的不同。比如在表达拒绝、感谢、请求、道歉等言语行为时,德国人呈现的是一种线性逻辑,信息明确,表达直接;而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使得其趋向于委婉含蓄,往往需要大量的铺垫。<?xml:namespace prefix="o">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案例编号:176
洲:欧洲 国家:德国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4-11-28 16:45:57
分享者:陈文倩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