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是一名应届毕业生,经过了英国某大学的研究生面试,终于考上了该大学的研究生。小可很开心的到英国开始了研究生生活,刚开始,小可对一切都充满这好奇心。经常会在QQ上跟自己的好友小麦分享她在英国的生活,仿佛每天的生活都过得精彩。可是,渐渐的,小麦发现小可跟她分享生活中开心得事情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整天的唉声叹气,情绪低落。跟以前活泼的小可判若两人。小麦很担心小可,便不停追问,才知道原来小可在英国并不如意,而且在同学之间并不受欢迎,甚至之前关系不错的同学渐渐的疏远她,这对之前人缘很好的小可大受打击。小顿时,想起以前自己的一个英国朋友讨论过中英两国打招呼的方式,英国的朋友就有跟小麦说过觉得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很奇怪,有时候不知道怎么相处,小麦恍然大悟,终于知道小可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英国,“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英国,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案例来源:
林小钰 琼州学院 2011级教育系本科生
英国 | 中国 |
英国人打招呼直接 | 中国人打招呼间接 |
信息来源
标签: 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