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青的英国姑娘在上海的银行上班。她刚到达的时候,对于汉民族的习俗一无所知。上班第一天,碰到的第一个人就问她:“吃饭没有?”她大吃一惊,怎么一见面就想请吃饭,这不意味着要与自己约会吗?中国人真够直率大胆。惊讶之余,她赶快声明她已经吃过饭了。后来她仔细一想,似乎对方并不是想请吃饭。后来几天情况同样如此,一上班就有人问同一句话,她想了想,这可能是一种问候语吧。
在上海待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中国人常有“明知故问”式的问候语。如果看到某人正在跑步,人们可能会问“在跑步啊?”;看到某人正在吃晚饭,人们可能会问“吃晚饭呢?”之类。问候的人并不是真的想了解实情或是“明知故问”,这样的交流仅仅是一句问候。
英国人见面的永恒话题是谈“天”,陌生人碰到一块,聊上几句“天”,如“It’s fine today, isn’t it”之类的话,无形中增加许多亲近感,无论怎样严肃的场合,用谈“天”说“地”作为开场白,气氛很快就会活跃起来。亲朋好友聚会,茶余饭后谈得最多的是“昨天的天气怎样”、“明天的天气会怎样”之类的话题。
英国 | 中国 |
打招呼的话题多位气候与着装 | 打招呼的话题主要以“饭否”为主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