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悦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来孟加拉之前,了解了一些孟加拉的穆斯林文化。穆斯林女性是要求带面纱的,她印象中的穆斯林面纱是包得严严实实,只露两只眼睛的,但是当她到了孟加拉之后发现并不是这样。
实际生活中,规矩并不总是那么严谨。很多女生的头巾只是轻轻地搭在头上,半个头的头发都露在了外面,跟没戴差不多。头巾也不是清一色的黑色,而是五花八门,各种颜色的都有。有的女生为了图方便,将外套绑在腰间,这样既美观,又解决了上衣遮不住臀部的问题。但是,她也见到过特别虔诚的穆斯林女人,穿黑衣服,带黑色面纱,并且她听说她们的脸只给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看。
她想,这可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穆斯林世界的服装也在不断变化吧。
面纱可以说是世界穆斯林女性的代表性服饰。《古兰经》中最常引用的关于女性衣着的章节是这样说的:“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是自然露出的;叫她们用Khimār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除非对她们的丈夫,或她们的父亲,或她们丈夫的父亲,或她们的儿子,或她们丈夫的儿子,或她们的兄弟,或她们弟兄的儿子,或她们姐妹的儿子,或她们的女仆,或她们的奴婢,或无性欲的男仆,或不懂妇女之事的儿童; 叫她们不要用力踏足,使人得知她们所隐藏的首饰。信士们啊!你们应全体向真主悔罪,以便你们成功。”文中的Khimār,在先知的时代,主要是指头巾,而并不是专门指现在那种严实的头巾或面纱。而且,文中并未提到女人必须拿Khimār遮面,而是只需要遮住胸膛,不要露出首饰。
面纱是在近代社会才被政治化的,在古代,面纱除了有遮挡风沙的实用之外,更具有一种宗教色彩。在伊斯兰的绘画艺术当中,先知默罕默德是不能画脸的,画家通常的做法就是画个脸蛋,然后打上光,或者蒙上面纱。所以,面纱也就成了分割人性和神性的界线。
孟加拉国 | 中国 |
穆斯林的面纱 | 中国妇女很少用面纱 |
实际上,面纱的种类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多。从英国《每日邮报》的这个调查来看,在穆斯林世界,起码有四种面纱存在,第一种叫Burka,这种面纱恐怕是最臭名昭著的(罩袍更为贴切)。妇女从头到脚被包裹地严严实实,只能透过眼睛前方的一小块纱网看到外面的世界。实际上,还有一种是将单独的纱巾盖在头上,类似于中国传统的新娘头盖,不过它是半透明的。第二种叫Niqab,比起Burka来,Niqab将女性的眼睛暴露在外,但其他部位仍然裹得很严实,包括手要戴上手套。第三种叫Chador,跟我们常用的披风很相似。第四种叫Hijab,不从头包到脚,只是包头而已。Hijab之下,还可以分Al-Amira,shayla和khimar等不同的款式和设计。图中特意单列的Al-Amira,相比一般的Hijab,里面多了一层罩帽,多用于更为正式的场合。有意思的是,这个调查还显示,黎巴嫩、土耳其和突尼斯都有相当比例的女性认为头部什么都不穿戴才是好衣着,就连管制最严厉的沙特,居然也有3%的女性认为“不戴面纱”为得体着装,而对Burka的看法,穆斯林女人也并不积极。可见,并不是所有的穆斯林女人都喜欢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大部分人还是偏爱比较中庸的Hijab。
除了Burka,Niqab,和Chador之外,其余的面纱(更确切的说,头巾)只包裹头部,衣服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当然,还是要符合教规,不能穿短袖,也不能穿裙子,只能穿裤子,而且上衣要盖过臀部。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