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吃土像吃巧克力

李妞妞  2016-07-01 10:22:16  自编
案例正文:

小李是一名记者,曾在东非的坦桑尼亚工作近两年。驻地附近有一个小村子,大家吃过晚饭经常到附近转转。小李时常看到孩子们拿着一根红红的“糖棒”,样子很像国内卖的小火腿肠,粗细差不多,不过略短一些。 看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以为是当地一种特产,孩子们却笑着说是泥棒。

后来小李到菜市场买菜,才终于知道那里的人有吃泥土的习俗。在市场里,碧绿的青菜和花花绿绿的水果间有大筐大筐的泥条,是用坦桑尼亚红泥做的。摊主告诉小李,这些泥条是给孕妇或者孩子补充营养的,如果感兴趣,可以尝尝。小李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咬了一小块,有点咸、有点涩,隐约还有种腥味,实在无法下咽,赶紧吐了出来,引得非洲朋友一阵大笑。记者把剩下的大半块顺手给了一个小男孩,他立即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感觉像是在吃巧克力。

图片21.jpg图片22.jpg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非洲人吃土是个古老习俗,是千百年来适应大自然的结果。按照他们的理论,土地是女人的象征,因为土地养育万物,而女人同样肩负着生儿育女的重任,所以生育期的女性尤其要吃土。南非人做过研究,发现土壤中含有65种人体需要的元素。另外,黏土含有负电微粒子,可阻止胃液中的毒素进入血液,使毒素通过肾脏和肠道排出体外。在非洲一些地区,人们正是用黏土来治疗痢疾、霍乱等疾病。科学家还曾对坦桑尼亚和尼日利亚孕妇吃的泥土取样化验,结果发现,每天吃500毫克的黏土可以满足孕妇80%的钙需求,而且土的解毒作用可以保护胎儿。另外,黏土一般都呈弱碱性,能够中和肠胃中的酸,减轻妊娠反应,缓解呕吐等现象。

在非洲,找土、掺土的配方是许多部落和家庭的秘密。不过当地人还是给记者指点了一些窍门:如“铜矿草”丛生的土壤内一定富含铜质;苏铁树根部的土则含铁、镁;蚁穴附近疏松的红土中富含铁、锌;而要摄入“大脖子病”的克星碘,则沼泽边沉积的黑泥再合适不过。

但如今在非洲,城里人吃土的越来越少,一来求医问药相对方便,二来在城市寻找合适的土源也并非易事,但在广大乡村,这种习俗的消失,就绝非一日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