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澳大利亚戏剧

张文明  2016-06-30 20:09:44  著作
案例正文:

     闫军在澳大利亚工作,在吃饭的时候和朋友乔治谈论起了中国的京剧。乔治听完闫军介绍后,谈到了澳大利亚的戏剧。闫军在此之前对澳大利亚的戏剧一无所知,听了朋友的话顿时对澳大利亚的戏剧产生了兴趣,准备好好研究一下。




延伸阅读:

徽剧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思考题:


分析点评:

19 世纪澳大利亚的文化现象从实质上看 ,是殖民主义的 , 因为这一时期澳大利亚文 学正处于尚未脱离母国(英国)文化影响的草创阶段,尤其在文学和戏剧方面,一味沿袭英 国传统,毫无生气。直到 19 世纪 90 年代,构成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种种因素才得到了明 显的巩固和发展 ,因而被视为文化转型的时刻 。这种本土文化是由流放囚犯、丛林土匪 、 影响人类开拓精神的各种创造力以及人烟稀少的内陆环境在早期逐渐形成的。 在澳大利亚戏剧创作中,我们不能忽视爱尔兰天主教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特点 。澳 洲殖民地移民中 ,爱尔兰人数仅次于英国人 。当地的情况与构成爱尔兰历史的事实相差 无几 :在教会,官府和工业企业中英国佬是统治者 ,爱尔兰人总是处于反抗地位的无产者 。 他们对教育体制 、审美态度的影响 ,对工会运动及工党政治的影响经久不衰 。他们那富有 诗意和为原罪而不安的内心世界, 也影响了澳洲的戏剧 。 澳大利亚戏剧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经常表现背井离乡之感和失败的命运 。当年囚犯和 移民们被迫离开狭小拥挤的城乡文明世界,被送到这块只有些羸弱的土人居住的大荒岛 上。这儿的时令与欧洲的相反 ,这里的事物与准则也与欧洲心理格格不入 。由此而产生 了许多迷乱和矛盾:人们变得个性粗犷 ,灵巧多智;同时又相应地变得仇恨权威以及靠反 抗家长式政府而取得安全感并从而产生了彼此的伙伴情谊和对外国人的仇视 ,唯恐使他 们沦为二等公民 。澳大利亚 20 世纪 70 年代的戏剧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深地扎根于这块 土地 。200 年来虽无惊人之作问世,但戏剧家们毕竟创造了真正充满活力, 值得研究的澳 大利亚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