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齿的追求(图文) |
|
高超 2016-06-29 17:10:30 报纸文章 |
|
案例正文:
张华是赴莫桑比克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具体赴任地点为莫桑比克东北部的楠普拉,赴任期间,他时常看见当地人用铅笔粗细的树根条来磨牙齿。并且在街头随处可见售卖这种树根条的场景,价格低廉。在与当地人的接触中,张华还发现有很多当地人的牙齿形态奇异,像是特意磨成某种形状(比如尖锐如獠牙),或者特地拔掉了门牙。 对于以上情况张华很疑惑,在深入了解后,张华得知上述的根木条是用来刷牙,即美白牙齿的;而那些形态残缺的牙齿的确是刻意为之的,因为当地人能在残缺的牙齿形态中体验到残缺的美感。而在中国,美白牙齿靠牙膏和洗牙;对于牙齿形态的追求则以整齐完好为标准。 

|
延伸阅读:
莫桑比克楠普拉的妇女们除了盛行敷用植物面膜防晒外,人们还习惯用一种当地名为Mlala的树根条来磨白牙齿时,这种树根采集时,粗细如铅笔,太粗太细均不采用,然后剁成一至二米的长条,摆在街头叫卖,售价低廉。使用时可取一小节树根条,放在上下牙间不停地咀嚼,植物的纤维丝类似于牙刷,汁液相当于牙膏,与刷牙道理一样,不过,他们用的是纯天然洗白工具,效果显著,这也是黑人为什么牙齿这么白的原因之一。 东南非洲的一些部族如苏穆布阿族、扎纳克族、卡姆巴族、马孔德族有美齿的风俗,就是用细锉把上下牙的缝隙拓宽,将牙锉成锯齿形、笋尖形、城墙形,这样,美齿者在说话、露齿而笑时,会展示出无穷的美感。另外,马赛人、马孔德人有拔门牙的风俗:据说这样做不但有缺损之美,而且在其得病发作时即使是紧闭牙关,也容易被灌药。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人们对于审美的追求从来都是有所差异的,而人们追求美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生存环境的客观影响。就地取材是一般情况下人们做一件事情的原则。比如中国产茯苓,杨柳等植物,中国人就利用它们来美白牙齿;而在莫桑比克,Mlala是常见的植物,其树根条中所含的汁液的功效相当于牙膏,在长期实践中当地人发现它的美白效果很好,而且价格低廉,所以形成了咀嚼Mlala树根条的习惯。 其次对于牙齿形态美的追求的差异,背后藏着的是文化逻辑的差异。中国人自古崇尚完满和齐整,也就追求牙齿的整齐完好。而莫桑比克人则追求残缺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