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面,请多指教! |
|
濮若依 2016-06-29 16:33:13 个人收集 |
|
案例正文:
(1)(2)两段对话是双方初次见面的交际情景。 (1)甲:您就是李总吧,久仰久仰,幸会幸会。 乙:哪里哪里,王总客气了,幸会幸会。 (2)A:はじめまして、東京大学の鈴木と申します、どうぞよ 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B:山下です、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
延伸阅读:
称谓方面,中国人习惯用职位来称呼对方,比如“孙局长”、“张主任”、“马教授”等等。 日本这样的语言习惯源自于日本人强烈的群体意识,因为“个人”不是仅仅属于自己的个人,而是作为群体一部分的“个人”。也就是说,在日本,“场合”即公司或大学这样的范围,这对社会性群体、群体意识的构成起到极大的作用,而个人所具有的资格则是次要的。①除此之外,在词汇表中翻译为“家”的“うち”,还可以代表自己所属的集体,因此会有“うち学校”、“うち会社”等这样的 固定用法。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例(1)(2)都是较为正式的商务场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会通过捧高对方,赞美对方的形式,来打开话题、消除隔阂、表达亲近,从而为接下来的对话打造一个比较和谐的交际氛围。另外,还需要注意对副职位的称呼问题。比如说例(3)中的乙其实是“李副总经理”,但是在称呼时并不会特意将“副”强调出来,而是直接称之为“李总”。这也是出于中国人尊人贬己的心理价值取向。 在初次会见时,日本首先会自报家门,而绝不先行询问对方的姓名等信息,这是非常失礼的。除了自报名字之外,还会习惯性地在自己的姓名前冠以“某某公司的”或是“某某大学的”,这是为了让对方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和自己交际的尺度,从而选择最适宜的交际方式和言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