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花式吉普尼(图文) |
|
孙明艳 2016-06-28 14:45:08 网络 |
|
案例正文:
小明是一位初到马尼拉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她喜欢这里细腻的沙滩,热情的学生,美丽的风景。然而,她对这里的公共交通系统却不是很适应。小明的家离大学不近,有一天,她起来的稍晚了一些,匆匆忙忙地画好了装,穿上心爱的裙子和小白鞋赶往教学点。由于马尼拉地铁只开了三条线路,不经过自己的大学所在地,她只能前去坐吉普尼。之前的她一直觉得吉普尼不是正规的营运车辆,不愿意乘坐。当她在车上的时候,每到一站司机并不报站,人多拥挤,她被人踩了很多脚。行到一半的时候,她才知道由于自己未能听懂当地人的英语,坐错了车。看着越来越晚的时间,自己花掉的妆容,被踩脏的小白鞋,她心中顿时想念起中国便捷的交通系统,地铁,公交四通八达。后来,她终于来到了学校,学校的老师们和孩子们并没有责怪她的迟到,并告诉她菲律宾特定的经济状况及地理环境使吉普尼深受欢迎,在乘坐之前可以仔细询问司机是否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同时,吉普尼靓丽的颜色,优美的外形已经成了马尼拉的一道风景线。
|
延伸阅读:
吉普尼是Jeepney的音译,“吉普尼(Jeepney)一词来自“吉普”(Jeep)与“吉特尼”(Jitney,即“合乘计程车”)两者的结合,“吉特尼”是一种获得特许经营权的小型巴士,它可以灵活安排时间按照一条固定的路线运载乘客。虽然多数吉普尼被用作公共交通工具,却仍有少数吉普尼是私人的,这些车子会在尾部的车厢贴上“家庭专用”或“私人专用”的标签以警示乘客。人们经常自豪地说“在菲律宾你绝对找不到两辆完全一样的吉普尼来”。
  
色彩缤纷的吉普尼 
马尼拉地铁路线图(上)北京地铁线路图(下)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根据菲律宾的地势图,可以看出它很多地方不够平坦,不利于开展大型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如地铁等。对比北京的地铁图,菲律宾的地铁线路相对较少。同时, 二战后,美军遗留下了许多曾经用了输送官兵的吉普车,这种吉普车经过勤奋聪颖的菲律宾人民改编变成了如今的吉普尼,节省了购买交通工具的开支。菲律宾贫富差距较大,这种价格适中的交通方式更能够为普罗大众所接受。绚丽的色彩,各式各样的图案也已然成为马尼拉的名片。特定的经济状况,地理状况以及人民的创造力催生了这种交通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