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之声“本格风” |
|
傅年依 2016-02-21 17:46:59 知网期刊 |
|
案例正文:
小曼是一名热爱音乐的中国大学生,他在坦桑尼亚旅行时发现当地的人们不仅能歌善舞,而且有一种类似嘻哈与摇滚音乐的曲风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由于语言不通,Manji只能询问当地年轻人们这些歌曲的意思。但这种被称为Bongo Flava(“本格风”)的音乐以斯瓦希里语演唱,不仅夹杂了英语,还融合了俚语或部族语言用等隐喻,让小曼实在摸不着头脑。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本格风”音乐不仅具有娱乐的功能,更具有教育的意义,其歌曲主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坦桑尼亚学界已经开始关注“本格风”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积极的教育意义。如果政府能够针对学界的呼吁,合理引导“本格风”的发展方向,对作品发行进行严格审查;完善相关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维护音乐人的权益;正视“本格风”作为当代口头文学的地位,考虑将其优秀作品引入课堂;对于歌曲中抨击的时弊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等等,“本格风”一定会在非洲乃至世界的音乐之苑中,沐浴阳光,活力绽放。而中国对于嘻哈音乐的审查制度也在日趋完善,期望不仅能丰富流行音乐的内容,也对社会作出积极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