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沙疗和井中旅店

陈文倩  2015-12-12 15:11:32  知网期刊
案例正文:

在当地导游的推荐下,小吴他们马里的最后一站决定到马里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去体验沙漠风情。小吴他们知道沙疗的功效,一到那边便迫不及待地想去试试。刚好导游的一个亲戚经营了一家井中旅店,便安排小吴他们住下了。这个井中旅店是建在地下,需要用梯子爬下去,里面小小的空间却放着20几张铺位。但是一进去就觉得特别的凉爽,虽然外面是40度的高温,但是一点也不影响里面的凉爽。小吴他们放下行李,换上沙疗的衣服,就又爬出旅店了。小吴在国内的保养店里做过室内沙疗,但是在露天的还是头一次。虽然晒得快要脱皮了,但小吴觉得身心舒畅。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因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马里的沙漠旅游业也别具一格,其中“沙疗”和“井中旅店”最负盛名。在马里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里,灰褐色的沙砾极细,当中含有硫、铁、钾等矿物质,加上炎热气候和沙子本身的特性,所以对湿热病有特殊疗效。近年来,来马里做沙疗的世界各地的游客越来越多。法国和马里的一些生意人纷纷来此投资,修建旅馆,发展旅游业。为了给长途跋涉的旅客提供一个凉爽的休息之处,当地居民开设了一种“井中旅店”。他们在高坡上打3米多深的干井,然后再井底四周挖出一个空洞,并在空洞中安放铺位,用小木梯上下。在这种井中旅店里,气温只有13-14摄氏度,非常凉爽。 (张忠祥.2006.列国志:马里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