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开罗死人城

郭芳  2015-11-19 22:48:42  著作
案例正文:

开罗有一座几百年历史的“大学生之墓”。但是从高速公路上乘车俯视墓地,眼前却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房屋和一条条纵横笔直的街道。路上汽车奔驰,尘土飞扬,人们来来往往,充满一片生机。刚来开罗的人绝不会相信这里竟是死者安息的陵墓。进入墓区,人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条街都有街名,街道两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迥异,有的为圆形拱顶,有的呈宝塔状;有的漂亮、阔绰、富丽堂皇,有的破旧、简陋、多年失修,还有的是临时搭起的简易住房。房子都有门牌号码,门框上面有醒目大字,写着“X X之墓”。房顶上电视天线林立,街道上杂货商店、各式货摊鳞次栉比,这里俨然是一个居民小区。墓地中有居住小区,这是怎么回事呢?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原来,自50年代以来,这片寂静的死人世界开始成为活人的“天堂”。一些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牧民,离开他们祖祖辈辈耕作放牧的土地,来到开罗打工谋生。他们找老乡、攀远亲、拉各种关系,设法不费分文地以守墓人身份安顿下来。有的人后来另找到工作,赚了点儿钱,于是把家乡老小接来同住,开始了以墓为家、以尸骨为伴的新生活。渐渐地,前来投奔的乡下亲友、开罗城内付不起昂贵房租的无业人员、乞丐、盗贼争先恐后来此寻觅一席栖身之地。死人城位于开罗东南地区,随着城市的扩大,它已是市区的组成部分。它是墓地,同时又是下层大众的生活小区,是埃及社会的一个侧面。据埃及报纸报道,开罗共有七处墓地,都存在类似状况,其中以上述大学生墓地规模最大,它方圆几十里,居民已超过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