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文:
德国一家公司打算同中方一起做一个有关电子设备的生产与营销的合资项目。双方代表就该项目的合同进行了多次的磋商。起初,双方对这一次次的谈判都非常满意,直至第四次谈判时,德方经理突然发现,虽然谈判了数次,但是实质上却无丝毫的进展。与此同时,德国公司的总部还出现了一些问题,他需要立刻返回德国协调处理。迫于时间的压力,德国公司的经理实在是忍无可忍,他觉得“中方在搞拖延战术,目的是为了套得一些信息,以便与其他的公司相比较,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就出现了下面十分精彩的一幕。在一次谈判当中,这位德方经理没能控制住自己内心的火气,说道:“我不愿再这样拖下去了,也不想再兜圈子了。我只想知道,中方就这一项目究竟是做还是不做。”这位经理的直接震惊了所有的中方谈判代表。虽然如此,中方依然没有给予肯定或是否定的答复。在这位德方经理回到德国之后,德国公司收到了一封中国公司的信件。信中说,中方对这一合资项目还十分感兴趣的,但是,由于在谈判时出现了一些小
问题,双方可能或多或少地需从头谈起,而且希望与另一位德方代表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