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从未兑现的邀请

张露  2015-11-18 21:03:49  自编
案例正文:

林老师所在的学校来了一位加拿大外教Catherine,林老师很喜欢和这位外国人聊天,并且常常对Catherine说“有空来我家坐坐”“有空来玩”之类的话。可是一个月下来了,Catherine并没有拜访林老师。一次在办公室,林老师又对Catherine说“我是真的很希望你来我家玩,如果真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聊聊也行,我们一家随时欢迎你的到来”。可是最终半年过去了,Catherine既没有打电话,也没有拜访,相反她常为没有人邀请而苦恼。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在中国,亲朋好友之间的串门是很随意的,邀请别人探访也无需刻意安排时间,所以我们经常用“有空来玩”“有空来我家坐坐”这样的寒暄语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并不会指定具体的拜访时间。但在西方国家,拜访他人之前都要提前告知对方并且会在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没得到对方的允许随意拜访是不礼貌的行为。这个案例反映了中西方对于时间观念的差异。在时间观念与使用上,西方文化使用单时制,东方文化使用多时制,所以西方人会严格的遵守双方的时间约定,强调计划性,强调守时,东方人则比较随意,我们常听中国人说“不见不散”,可见中国人更倾向于时间的灵活运用,与西方人相比,时间约定只是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他们更注重的是双方的人际关系。所以在与西方人交往的时候,除了要准时赴约外,若是诚心邀请他们上门,要为对方商定一个互相都方便的拜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