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阴阳明确 |
|
郭芳 2015-11-18 19:49:35 知网期刊 |
|
案例正文:
ZH第一次去法国人家作客,席间主人那不满三岁的小女孩忽然问:“爸爸,桌子是男孩还是女孩?”主人耐心地对三岁的女儿解释:“桌子(Table)是女孩,你坐的椅子(chaise)也是女孩,可是那边的长凳子(Banc)就可是男孩哟”。然后主人转过来对他说:“你可别问我为什么。”
|
延伸阅读:
名词的性别可不是小孩游戏。欧洲统一货币“欧元”(euro)诞生后,有法国报纸严肃地问道:“这‘欧元’是男是女?”对大多数法国人来说,这欧元自然应该是阳性:既然法郎(Francs)是阳性,那代替法郎的货币岂能是阴性?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中国人喜欢讲究“阴”、“阳”,可是在实际生活和语言习惯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两性区别。习惯了这种中性词的文化氛围,初到法国,会觉得非常新奇,因为这里几乎所有关于人的称谓都男女有别。但法国人到底是根据什么把世上的每一事每一物部分出阴、阳来呢?也许当初给每一个名词定性时,都有一定理由。但时过境迁、后人很难搞清楚其中的道理,只好理解的顺水推舟,不理解的死记硬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