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么吃! |
|
徐丽丽 2015-11-15 11:25:46 自编 |
|
案例正文:
志愿者小S是个无肉不欢的人,最喜欢吃的便是家乡风味的红烧排骨,到了马来西亚之后,他也经常去华人聚集的地方吃水煮肉和炖牛肉,也经常喝点白酒。有一次他在课堂中讲授中国的饮食文化,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把他喜欢吃的中国美食都介绍了一遍。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们不仅没有想象中的热烈反应,反而露出厌恶的表情。
|
延伸阅读:
马来西亚各个族群的主食都是米饭,总体而言,华人的饮食习惯和中国人基本相同。马来人米饭配搭的菜肴口味和中国人大相径庭,他们喜欢吃咖哩,几乎是餐餐"无咖哩不欢",无论是鸡肉、海鲜、蔬菜,都偏好用咖哩烹调,并喜欢加入虾膏、香茅叶、椰浆等调味料。华人的饮食口味变化较多,有咸的,有辣的,也有酸甜的。华人常用的调味料是酱油和料酒,烹调时一般会放姜蒜等佐料。马来人用餐时仅用手抓取食物,而且只能用右手,用餐时也不坐在椅子上,而是把食物放在席子上,围坐而食,席上备有"水盂",以便他们用餐时随时洗涮手指。华人则使用筷子、汤匙和叉子进食,通常在餐桌上用餐。此外,马来人的饮食有不少禁忌,如忌食猪肉狗肉,忌饮酒。马来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不能用左手进食和传递东西。华人则没有。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信仰的差异是造成中国文化和马来西亚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部分马来人是穆斯林教徒。马来人共同的信仰教规深深地影响着整个马来族群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在饮食习惯上,马来人的饮食有不少禁忌,如忌食猪肉狗肉,忌饮酒。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西方社会对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本来就抱有异议,认为中国人什么都吃。对于马来西亚这样的宗教国家,食物以清真食物为主,并还有一些印度族人不食牛肉,所以平时交际时涉及到饮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尊重他人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在课堂上,这样不尊重学生的饮食习惯,会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无论是对中国文化的排斥还是对老师本身的排斥,都不利于学生以后再继续学习语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