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不关你的事

李林平  2014-12-02 22:11:00  访谈
案例正文:

我去年在中国四川留学了一年。我特别喜欢那里。不过有的时候我感觉中国人不太尊重我。比如我走在街上,会有人指着我叫,可能他们没见过外国人;在邮局写明信片的时候,也有人围过来看我写的什么,这让我觉得太不礼貌了;去超市买东西也是,总有人盯着我的购物车看,好像他们很好奇外国人会买些什么;在饭馆和朋友吃饭,总有人过来要和我们干杯,我实在很头疼,告诉他们我不喝酒,他们还是一直过来要和我们干杯。

 



延伸阅读:

《欧洲时报》:《热闹与吵闹,文化与文明》:

        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爱花钱的中国游客在不受欢迎游客的排名中列第二位,也就是说西方人在紧盯中国人钱包的同时含有一份轻视。“睡廉价房,买高档货”是欧洲旅游业对中国游客的普遍描述。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同时又是游客输出大国,其民众却被讽刺为只会购物不会玩、只懂花钱不懂欣赏的群体,实在让中国的精英们感到焦虑。

        来自海外的批评虽有偏颇,但恰如一面镜子,可供审视自身问题。中国人的某些行为的确不够文明,比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还有动不动就想爬到一些艺术性很高的雕像上合影的冲动。这些在中国国内也是普遍现象,甚至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家里”养成的坏习惯走出国门后却格格不入,沦为笑柄。因此,对于这种文明行为上的硬伤,中国人有必要以此为鉴,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仅仅是在海外,更要从纠正“家丑”做起。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中国人爱管闲事,家长里短,总觉得要对人关心。单位来了大学生,没有对象要帮助他或她物色对象,仿佛是一种道义责任。结婚后没有生孩子,又要帮助他或她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大讲一通中国文化和有孩子的好处,一直讲到他或她都有孩子。说到底,中国人“爱管闲事”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群居社交习惯和集体价值取向决定的。欧洲人则不然,他们对别人事,尤其是别人的私生活一般不闻不问。不要说谈恋爱,就是找小蜜,他们也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