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1】: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不可少;
中国人本来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一天两餐,早上出去工作前一顿饭,下午工作结束回来又一顿。但是,大约在秦末汉初,改成了一日三餐。改变的原因有很多。有一种理论是,当时平民一日两顿,但是贵族们奢侈享受,一天吃三顿,而皇帝就更多了,一天可能吃四五顿。另一种理论是,秦朝末期项羽和刘邦逐鹿中原争天下的时候,项羽为了鼓舞士气,给将士们加餐,由每天吃两顿变成每天吃三顿,一时间士气大振;刘邦听说之后,也给将士们加餐变成一天三顿。久而久之,这种一日三顿的习惯就保留下来了。
一天三顿中,午餐提供了一天营养的四到六成,晚上由于活动量不大,所以中国营养师主张早餐和午餐要注意营养的丰富,有了“早上吃得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大臣,晚上吃得像乞丐”的说话,意思也是一样的。中国人遵循中医之道,十分讲究养生,所以一日三餐不可少,其中午餐尤其重要。
2】说话方式要委婉
中国人说话不会直接表达意思,而是希望话语对方能够听出说话人的“话中话”。意思太直接,中国人会觉得容易伤害到别人,而且听话人也绝对不喜欢这种言语上的犀利直接。
中国自古自封礼仪之邦,行事讲究,各种经书典章泛滥,都是要求对德行的修养,讲求养成“君子之德行”。所以发展到现在,中国人成就了他谦卑拘谨的行事风格;而西方人跟我们是截然不同的民族,生长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方向,西方人历来很好斗,而且天生体型魁梧,这些都决定了他们说话大胆,不会顾忌。而且很多国家是移民国家,大杂烩的融合消除了他们各自的秉性,需要的是直接了当的表达来意,说话委婉估计可能影响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