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到底行不行

李林平  2015-11-07 14:46:45  网络
案例正文:

 Alex是一个德国留学生,他在中国的一所高校做交换生。听说学校的游泳馆开放了额,他想邀请同班的小丽(中国女生)同去游泳。但是小丽却说:“我不太会游泳。”作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这种说法是委婉的表示拒绝邀请。而那位德国同学Alex却只能理解到字面的意思,于是他继续说:“那正好,我可以教你。”这样一来,情况变得更加尴尬了。 



延伸阅读:

选自《中德跨文化交际中德的差异浅析》




思考题:


分析点评:
言语即是行为,通过言语可以实现某种行为的目的。德国人的语言行为的特点就是直截了当,毫不含糊。与德国人相比,中国人表达含蓄,不直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的言语意图表达得不够清晰,而是因为使用了本文化中约定俗成的语境符号。这些语境符号对于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能够表达足够清晰的行为意图。而对于来自低语境文化的德国人来说,高语境的符号信息很难正确解析,因而会觉得中国人表达含糊,不清晰,甚至不知所云。高语境的人习惯给模糊的回答,喜好用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在拒绝别人时更是非常委婉。中国人拒绝时会用“这恐怕有些难”来表示“这不行”。德国人就会就事论事地理解为:“这是有一定难度,但是还是可行的。”而当得知中方并不接受时,对此往往德国人会显得非常难以理解,他们会认为中国人不诚实,因为从德国人他们的背景来看,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没有迂回表达的方式。他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交际观来审视中国人的语言就会出现理解的偏误,也会造成文化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