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马上到

徐丽丽  2015-11-05 19:21:32  学位论文
案例正文:

一位中国和乌克兰同学约谈事情,约定在五点见面。乌克兰同学在五点差五分时到达约定地点,但没有见到中国同学的身影。在五点时中国同学打来电话说,“我马上到”,按照乌克兰同学的理解,他将在五分钟内到达。但最终中国同学五点二十才出现。乌克兰同学认为他很不礼貌,尽管作了电话通知。但迟到时间超过太久。




延伸阅读:

中国原来是一个传统的农业自然经济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缺少商品意识,而商品意识的缺乏导致中国人不把时间当作一种商品,因此中国人不太看重时间带来的经济效益,更看重人际的和谐。而且中国是一家一户的自给自足地经营的小农经济,这样他们缺少时间观念的严格要求,时间意识比较淡薄。而工业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这就导致乌克兰人注重商品经济,就比较注重时间的经济效益。这种强烈的时间意识导致人们会精确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工业化的生产对于时间的要求更加的精确。




思考题:


分析点评:

根据乌克兰文化,这里的“马上”通常被理解为“在5分钟左右”,而事实上,中国同学在电话的20-25分钟后才到达约会地点。对于“马上”一词的解读,中乌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时间观的模糊性是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密切关系。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的模糊性经过长期的延续而得到了丰富的发展,现在中国思维虽然吸收了西方思维的精确性,但是模糊性的特征还是很明显的。古代的中国人把宇宙看作是混沌的整体,思维对象是模糊的,思维主体也是模糊的,以模糊的思维去认识模糊的整体,用模糊的方法和工具从整体上对事物进行认识,注重对事物质的判断,忽视对事物作量的分析,注重直觉体悟,缺乏逻辑推理,往往带有朦胧、粗略、笼统甚至是猜测的成分。相比之下,乌克兰人从古代就重视数学和逻辑,因而具有精确性的性质。虽然思维对象是模糊的,但是乌克兰人采用精确的方法来认知世界,这就导致了精确思维的习惯。所以在时间安排上是比较精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