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时间问题

徐丽丽  2015-11-05 19:19:49  学位论文
案例正文:

几个中国和乌克兰学生约定爬山,时间定在周三下午一点,而中国同学说在周二再联系。到了周三下午十二点多时,有个中国同学就已经到了,几个乌克兰同学都在按时到达,但还有两个同学一直到一点半才到,下午的爬上活动也因为未能准时出发被打乱。无论提前还是迟到,乌克兰同学都感到很不可思议。




延伸阅读:

中国人会安排事情,但是经常会出现实际做事情的时间和计划的时间不一致,可能会经常出现迟到的事情,所以当确定下午一点钟一起去梅花山时,而中国朋友说现在还不确定,到星期二再联系,说明他们没有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没有精确的时间安排计划。

如果要去拜访西方人,最好和对方先预约。如果不预约就去拜访,西方人会认为你没有礼貌,甚至可能不理睬你,因为客人的突然来访会打乱他的时间表。对中国人而言,这简直无法理解,因为中国人只有松散的预约观念,人们完全可以突然造访自己的朋友,说不定朋友还会很高兴。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准时包括不迟到和不早到。而迟到在中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事情,很多时候会被认为地位高的人会晚到。而在乌克兰如果迟到超过十分钟一般会自己感到不舒服,因为迟到耽误别人的时间,或者会耽误别人下面安排的事情。中国人的时间观是多向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是比计划的时间提前,中国同学都是早早地到教室去,这样他们可以多出更多地时间去预习上课的内容,中国人早到的时间观念可以给自己留有更多地空间去准备,以免迟到或提前做好准备。有些名言“早起的鸟儿有食吃”、“笨鸟先飞”,说的都是可以在所要求的时间前就行动。 乌克兰的时间观念里注重时间的阶段和准确,做事情要严格遵守日程的安排,看重遵守时间,不准时会很没礼貌。除了商品经济的因素外,宗教信仰对于时间观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乌克兰人的宗教信仰—东正教信仰中,认为时间是上帝赋予自己的生命。所以信徒对于自己的时间安排很紧密,珍惜自己的时间。张朝政认为“西方人十分重视对时间的充分利用。预约、准时和守时成为西人重要的交际习惯,而中国人在这些方面和乌克兰人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