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全国的防空室 |
|
郭芳 2015-11-03 15:27:38 著作 |
|
案例正文:
王先生在瑞士期间,很惊讶地发现瑞士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防空室”,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他曾经去过不少瑞士朋友的家,有机会参观了大小不一的家庭式的地下“防空室”。在参观过的这么多家庭式“防空室”中,迈耶尔先生的地下“防空室”给他的印象最深刻。迈耶尔先生是一位上校军官,曾任瑞军坦克训练中心主任,巴塞尔人,精明强干,军人气质很浓。吃过饭后,主人邀请王先生参观一下他们的住宅。这是一座独门独户的小楼,地面两层半,即两层楼加上房顶阁楼,楼下是个地下室。整座住宅的面积大约150平米。迈耶尔有一女两男三个孩子,大的是女儿,正在读高中,两个儿子都在读初中。迈耶尔的母亲同他们一起生活,祖孙三代,6口人,有6间卧房。基本上还是宽裕的。迈耶尔先生特意带他参观了他的“防空室”和他的地下办公室。迈耶尔家的“防空室”与王先生所参观过的家庭“防空室”基本上区别不大,占有的空间是地下室的一间房,面积大约20余平方米,墙壁进行了加厚处理,室内设备和必备用品也基本上大同小异,但有三点却是不同的:一是迈耶尔先生的防空室备有空气清洗机,必要时,可对污染的空气进行清洗。二是迈耶尔先生的枪多,机关枪、冲锋枪、步枪、手枪,总共有12条,几乎是应有尽有,其中还有一条枪是苏制AK—74冲锋枪。主人告诉他,他作为一名军人,非常清楚枪的作用和价值,因而平生最喜欢的是搜集枪,在他的12条枪中,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枪,也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瑞士造步枪。他正在想办法收集—支中国的冲锋枪。三是迈耶尔先生家庭“防空室”中的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所有食用品都标明了有效日期。迈耶尔夫人负责登记,一旦有过期的,便及时更换或采购补充。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瑞士的中立政策决定了瑞士从来不会想着要去打别人,但是这并未完全排除遭受别人进攻的可能。因而在防止挨打,并且尽可能保存实力方面,瑞士是不惜代价去准备的。从50年代到90年代,经过40余年的修建,瑞士的防御设施已达到固若金汤、登峰造极的程度。现在的瑞士全国都可转入地下,人均三防掩体的面积约为5平方米。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未曾也不可能达到这一水平。瑞士是在50年代开始大兴土木、修建人防工事的,既包括公共性的,也包括私人性的。瑞士有3万多个村镇,每个村镇都有一个“民防中心”,而且每个民防中心必须同时具备“三防功能”,具备地下通信指挥功能,具备地下生存半个月的生活功能,具备安置部分居民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