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楼盘挂“洋名”,老外怎么看?

郭芳  2015-11-02 16:57:23  著作
案例正文:

如果你是一位购房者,在北京看一圈房子就好像周游世界。早上去“原乡美利坚”,中午去“澳洲康都”,下午去“北欧小镇”。如果明天还有兴致,那可以去“温莎大道”、  “威尼斯花园”、  “米兰阳光”……这股洋风所到之处不止北京,而是席卷了全国房地产界。

“中国有让人着迷的独特文化和历史,为什么这么多楼盘都要起外国名字呢?”来自美国的埃文斯有点疑惑地问《环球时报》记者。

   去年,曾有人根据一家房地产门户网站对北京近千个房地产项目的名称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有七成新房地产项目都取了洋名。这些名字主要分为四类:一种是以外国地名为主,这些地名基本上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第二类是一些流行的外来词。如“BOBO自由”,套用的是“波波族”(波西米亚和小资产阶级的缩略)。还有“Mini格调”、  “GOGO新世代”  (go—go有“时尚现代”之意)等。第三类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外文词或缩写。如“HOA中心”,据称是Hotel Office和Automation的缩写。还有“BDA样本”、  “ULO Park悠乐汇”等。这样的缩写足以让任何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也一头雾水。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全用外文的,如“A.Z Town”、  “11STATION”等。

一些新富阶层也把自己的私人项目以洋名相称。例如,某富商就在北京修建了一座“拉斐特城堡”。英国《每日电讯抿》这么描写这座城堡:“在北京北部满是灰尘的平原上,一个中国商人修建了法王路易十四时代风格的城堡。”它是巴黎附近的拉斐特城堡的完美复制品,城堡的主人后来觉得它虽然漂亮,但还是有点小,所以又在城堡两侧各加了一组建筑,模仿的是枫丹白露宫的风格,后院甚至仿造了罗马圣彼得广场的廊柱。

    (李宏伟等,《环球时报》,2006年12月13日)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何谓“现代化”?何谓“西洋化?”这似乎是从20世纪初以来一直纠缠不清的问题。西方在经济和技术上领先我们,在实行现代化过程中要学习西方经济建设的经验和先进技术,不仅正当,也是必须。然而,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走西方的老路,这也是百年来历史证明的事实。不过每次对外开放时,总有些人千方百计将自己“洋化”,并以此为荣。楼盘起外国名字就是这种心理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