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今朝有酒今朝醉!

蒋晓群  2015-10-30 19:55:28  蒋晓群自编
案例正文:

陶野从小便有勤俭节约的习惯,来到刚果(布)工作后,他很克制自己的消费,每个月拿到工资后,他拿出一部分用于日常生活,大部分都存入银行。与此同时,他对非洲同事的消费观也感到很不可理解。他们拿到工资后,不会节制,经常大吃大喝,钱很快就会花光。陶野常常想“他们要是生病了怎么办?”“家里要是有事急需钱怎么办?”看到这种情况,他甚至比非洲人自己还要担忧。




延伸阅读:

在非洲,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是公平分配原则,以及社区负责和相互帮助的传统精神。在农村,政府强调集体自力更生和互助合作,在城区,那些陷入贫困的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可以得到政府的帮助和关照,享受相关的福利待遇。政府、集体和私营共同参与福利事业;制定法律使有关福利有法可依。即使国家经济困难,人们生活贫困的年代,靠着“社会主义理念”,维持老有所养,孤儿有人照顾,残疾人有人关心的基本社会福利保障。




思考题:


分析点评:
非洲人大部分没有储蓄的习惯,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他们对未来似乎没有多少的忧虑和担心。在当今信息发达,社会生活节奏大大加快,许多人感到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很大的国际形势下,非洲仍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式生活”,他们表现出来的乐观和开朗,让现代人很难理解。但在他们看来,失去的总会再有,明天自有明天的办法。他们更倾向于安贫乐道,听天有命。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勤俭节约的习惯,注重储蓄。这种观念植根于传统之中。为历代中国人沿袭,设法多存钱,是中国骨子里的一种心态。当代社会,很多人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比如用来解决失业、医疗等方面的问题。此外,中国人普遍家庭结构紧密,家庭承担着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等社会责任,随着中国步入老年型社会,家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这就决定了中国老百姓是看着收入来决定花钱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