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让人头痛的彩礼

党瑞霞  2014-11-29 08:00:49  网络
案例正文:

在一次汉语课上,学习如何问价格时,一个留学生忽然问我中国人是不是很爱钱?我很诧异,就问他这样想的原因,他说他的中国朋友说在中国结婚时女方会向男方要很多的钱。

这时,澳大利亚留学生L却说,澳大利亚的结婚费用一般由女方承担。宴请、新房陈设等费用均由女方承担,男方可以只承担女方婚礼仪式上用到的小件物品。




延伸阅读:

世界其他国家婚俗趣事

1.法国,婚礼上的鸡蛋:在法国一些农村有这样的传统习俗:姑娘在结婚那天,要偷偷地拿几个鸡蛋藏在衣裤中。 当新郎陪新娘步入洞房时,新娘故意跌倒,把鸡蛋碰破,以此象征能生育儿女。 

2.泰国,与大树结婚:在泰国年满21岁周岁的男子都要举行一次同大树结婚的仪式。完成仪式后,便出家当和尚,直到还俗后同女子恋爱结婚,建立家庭。在当地的传统观念中,树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大树结婚,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获得忠贞的爱情,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如果一个男子没有当过和尚,则不能视为成人,不但亲朋看不起,就连找女朋友也很困难。可见佛教在泰国有多大的影响力。这种佛教礼仪甚至还表现在婚礼仪式上。 在泰国南部的一些地方,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围着一个大树吹吹打打,欢歌曼舞,原来是当地男子在举行与大树成亲的仪式。别瞧成亲的对象是不会说话的树,但仪式却与真正的男女结婚仪式一样隆重热闹。 

3.德国,摔碟子:德国人在婚礼派对上会展现其疯狂的一面,派对中新人会受到戏弄,兴高采烈地摔碟子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思考题:


分析点评:

这是婚俗文化的差异现象。在中国,彩礼(又叫财礼、聘礼、聘财),是婚俗之一,是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传统的婚姻嫁娶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一整套的仪式。六礼中的“纳征”是送聘财,就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这种婚姻形式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国的彩礼由男方出,女方可以在出嫁时陪嫁嫁妆。男方提供的彩礼多少往往被看做男方经济能力的象征、对这次婚姻的或女方的重视。近年来,由于不良的攀比风气,越来越高的彩礼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

彩礼习俗流行于许多亚洲国家、部分非洲国家和一些太平洋岛国。在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有彩礼的结婚习俗。有趣的是,世界范围内,相对中国男方向女方送彩礼,如韩国、澳大利亚两国都是要由女方向男方送彩礼。在韩国,女方在送彩礼之后,也还要承担家庭中购置家中的日常用品,现在还有些女孩子送给男方父母礼物。在澳大利亚,女方要承担彩礼和婚宴两方面的费用。

彩礼,作为婚姻习俗,就是一种仪式,但是由于受到经济社会的金钱观念影响,这种仪式被人们当作展示面子和排场的工具,所以攀比索取天价彩礼的坏风气才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