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说话的迂回含蓄 |
|
2014-11-28 23:16:08 |
|
案例正文:
P先生,美国人,是一名很成功的销售,他这个月来到北京参加一个为期一周的商务会议。他不想错过这次机会,想要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中国的公司。局面暂时很顺利,他找到了一家对他的产品比较感兴趣的公司并向公司经理展示他的产品。
P先生听说过中国人不喜欢一上来就直接谈生意,因为他们觉得那样不够礼貌,太过直接,所以他小心遵循着中国人的习惯进行对话。公司经理表示出了对产品的兴趣,于是P想要乘胜追击敲定合约,他想要约定明天再次见面商谈细节。公司经理回答说:“Ah, this week is very busy”,而P则说:“It sure is, how about 10’o clock? Meet you here.”经理想了想,不置可否地重复了时间,P则说:“Right, I’ll see you then.”经理说:“Hmm, yes. Why don’t you come by tomorrow.”第二天P先生来了之后却发现经理有别的会议,不能见他。
P先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和中国人沟通的技巧,比如不直接谈生意而是先迂回。但是他还是没有理解中国人说话时暗含的意义。比如经理的话中意思就是这星期都不太方便,而P坚持明天见面的时候,经理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是其实是不置可否的。
中国人以及东方人讲话和做事都比较含蓄,语言充满了言外之意。西方人不太能够理解这些言外之意,所以出现了理解偏差。
另外中西对于时间的观念有差异,英美人士做事情讲究准时。而中国人不太重视这方面,经理不但没有准时见P先生,甚至放了他的“鸽子”。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