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中西约会行程制定的差异

彭涛  2015-10-13 13:28:26  原创
案例正文:

洲:欧洲

国籍:西班牙

职业:白领

学历:本科

专业:企业管理

案例发生地:菲律宾

Rocky Co 先生是西班牙人,在美国读完大学,毕业后在多伦多工作两年,之后来到菲律宾工作。中国教师Z在菲律宾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期间与之结识,曾受邀与他一同外出。

最初双方将时间约定在星期六,行程大概是吃饭、逛街、看电影。周五晚上 Rocky Co先生问Z老师“明天你想什么时间出去?”,Z 老师回复说:“随便,都行。”Rocky Co 先生又问:“你觉着几点出去合适?”Z 老师回复说:“你决定吧,我明天随时都可以出门。”Rocky Co 先生接着问:“那你早上通常几点起床?”Z 老师回复说:“通常是早上九点左右,我们可以十一点出门。”Rocky Co先生说:“我明天上午要加班。”Z 老师说:“那你决定什么时间好了?你想几点出门?”Rocky Co先生说:“我明天是加班,我也随时可以出去。”这时Z 老师陷入了迷茫,以为Rocky Co 先生可能是不想在周六出门,就回复说:“如果你明天没有时间或者不想出去我们可以改天再出去。”Rocky Co 先生说:“不是,不是,我想出去,只是要确定你的时间。我们之后再来讨论这个时间吧。”

等Z 老师回到家中,Rocky Co 先生又发短信询问:“午饭过后出去可以吗?我们可以一起先逛街买东西,之后看电影,吃晚饭。”Z 老师回复说:“好的。”Rocky Co 先生接着问:“你喜欢什么餐厅,是想吃菲律宾菜、日本菜还是韩国菜?”。Z 老师回复说:“菲律宾菜吧。”Rocky Co 先生又问:“明天下午有两部电影,一部是卡通电影,另一部是动作片,你想看哪一部?”Z 老师说:“卡通电影吧。”Rocky Co 先生回复说:“你确定吗?我不确定那部好不好看?” Z 老师问:“你是想看动作片是吗?” Rocky Co 先生回复说:“与动画片相比,这部感觉更好看一点。”Z 老师回复说 :“那就看动作片吧。”Rocky Co 回复说:“你确定?”Z 老师回复:“确定。”这样终于把周六的行程定了下来。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这个案例反映了中西两国人际交往中对约会行程制定观念的差异,对中国人而言,朋友之间约好出去玩,以周六出门吃饭、逛街、看电影为例,大概只是约定周六出门的时间以及见面的地点,至于明天吃什么饭看什么电影会当天当时做决定。而西班牙人的思维方式就是,什么时间对你合适,我要先询问清楚你的时间,而不会直接问:“我们明天几点几分出门可以吗?”而且在约会行程里,吃什么菜看什么电影都是之前计划好、商量好的。这些差异反映的是思维方式的差异,特定的文化背景决定了特定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也具有深刻的民族差异。 另外,中国文化里有一种“客随主便”的观念,你邀请我一同外出,你请客吃饭看电影,那么你就是“主人”我是“客人”,吃什么饭看什么电影都悉听尊便。但是西班牙人,即使是他请客,他是“主人”,他也要询问清楚你的想法,和你商量过后再做决定。中国人约会前有个笼统的计划,而西班牙人事无巨细,约会的所有内容都在计划里。 思维方式不分好坏,民族文化对个人思维方式以及行为的影响根深蒂固。在与国际友人交往过程中要时刻葆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以免文化之间的差异引起不必要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