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家长会

康国旗  2015-10-01 23:36:40  访谈
案例正文:

   小李在美国的一所高中教中文,刚开学不久,她就开始准备学校的“Family Information Night”的相关资料。这是一个向所有家长展示本门课的教学内容以及老师的教学理念的一个沟通、交流、答疑的机会。她准备的很充分,还打印了课程介绍等宣传海报发给家长。可到了那天,她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讲完所有内容,家长们就要去往下一个教室了。并且她发现很多家长都没来,貌似对这门不太重视。这让她很失望。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在美国学校会定期举办家长会,就孩子情况进行沟通。学年开始时,先召开“中国式家长会”。此时,家长们会得到一份时间表。先是在某一时间段到某教室听学科任课老师介绍整体情况,每个学科介绍时间为5-15分钟。接下来,在另一个统一的时间段,全年级家长集中在礼堂,听年级组长、各任课组组长、家长代表讲话。另外,还有“美国式家长会”,家长需要提前通过邮件,与每位任课老师预约时间,对话时长为5分钟。此类家长会最大的好处是个性化,家长可以与任课老师聊孩子的具体问题。由于学校注重与家长的沟通,所以家长有很多机会和渠道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加之很多家庭离学校比较远,所以很多家长不一定会在开学的第一次家长会上出现。而在中国一般会在期末时候开家长会,告知家长学生在这个学期的表现,并且要求家长都要参加。因为家长和老师、学校的沟通较少,并且不能在问题刚萌芽时去解决,造成家长会只是家长被告知的一个会议,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