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点评:
因两国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穆诗与北原诗中附带的浪漫因素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日本明治维新以全盘西化的方式完成近代转型,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愈加激化,再加上日俄战争的重负,日本国内民众陷入了消沉、迷茫的状态。与此同时,日本文学界也整体呈现出了一种苦闷、彷徨的哀感。身怀理想与抱负的青年诗人们一次次被残酷的现实磨灭了最初的激情,渐渐地开始逃避现实,终日沉溺于光影酒色之中,追求感官刺激。然而这些诗人们期待能释放自己内心的自由,“什么都由自己的青春做主,任由自己的内心迸发出强烈的光芒相互照耀”。而法国巴黎那种充满了小资情调、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正好与他们内心所无比向往的蓝图非常契合,因而木下杢太郎、北原白秋等人组织起“牧羊神之会”,以此作为彼此交流、畅谈文艺的平台。这也就是他们的诗歌中为什们会流露出追求异国情调这种主体情绪的原因所在。另外,日本民族拥有深远而悠长的艺妓文化与和服文化,艺妓的浓妆艳抹以及和服颜色的考究都令日本国民对鲜艳的色彩十分的敏感,这或许正是北原白秋偏好浓烈色彩感的主要原因。
案例来源:张成辰. 穆木天与北原白秋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因素比较[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