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中日高密度城市防灾避难绿地的功能建立比较

邓筠  2015-09-26 18:42:25  刘珺仪整理
案例正文:

 中国目前对于防灾避难绿地的功能建制也是在探索阶段,各地也存在大同小异的理解与规划指标规定。我们看到防灾避难意识已经在绿地规划中萌生,但是却亟待完善。日本则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范例,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我国在防灾避难绿地功能方面过于注重地震发生时的避难功能,而忽视地震发生后几天及几个月后的不同的功能规划,对于防灾避难的理解也尚且肤浅;我们的功能设置抓住防灾避难的主要方面但疏于功能的精细化,往往蜻蜓点水般顾全到大方面,然而防灾的种种细节上都显得粗枝大叶。另外,在防灾避难功能的设置上也疏于人文关怀,缺乏对于抗灾防灾的深入思考。最后,在宣传上面,对于市民的抗灾意识宣传太少,缺乏公园的平灾结合,尚且没有发挥出防灾避难绿地的最大效益。但我们相信,我国在防灾避难绿地方面将继续不懈探索,以便从容顺利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公共绿地在防灾避难方而的作用开始引人注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也开始注重绿地的防灾避难功能,为此,科学、合理、高水平地规划建设不同的城市避难场所,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

 案例来源:周游. 中日高密度城市防灾避难绿地的功能建立比较研究[J]. 现代园艺,2015,09: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