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文:
网络流行语本身就是网民身份识别的符号资本。所以,两国的网络流行语当中均出现了以“群体划分”为内容取向的语句。
但是,中国的这类网络流行语从数量上来说明显多于日本。最重要的是,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不同。日本的“バカッター”( 笨蛋推主) 、“ブラック企業”( 黑心企业) 字面就表现出了指责之意,是很明显的贬义。而中国的“中国大妈”、“小伙伴们”、“女汉子”、“土豪”因为现在的词义是被引申了的,所以如果不知道其背后的内涵,单从字面并不能看出褒贬,但其实这类以“群体划分”为内容取向的网络流行语往往是含有暗讽之意。


日本的网络流行语很多是源于某一社会事件,如“お·も·て·な·し”源于美女主播的申奥演讲; “ブラック企業”是网民对无良企业的谴责; “ふなっしー”则是千叶县船桥市的非官方吉祥物的名称; “アベノミクス”是指安倍的经济政策; “遠隔操作ウィルス”一词则来自频发的网络犯罪。而中国的网络流行语能和社会事件挂钩的也只有抢购黄金的“中国大妈”了,其他的语句更倾向娱乐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