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FTA战略比较 |
|
邓筠 2015-09-23 19:54:51 刘珺仪整理 |
|
案例正文:
中国受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迫切需要稳定的原材料市场和出口市场,因此中国的FTA战略实用性和灵活性很强,签订FTA的顺序服从国内经济发展和建立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发挥主要作用的需要,往往采取早期计划、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协议分步达成,并不一次性完成。中国非常重视与区域内东盟、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这些国家建立FTA体系。区域外的网络体系相对比较单薄。日本的FTA战略则有所不同,更偏重于EPA体系的建设,不仅包括贸易,而且还非常重视投资等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更偏向于双边区域贸易安排的建立,但是受国内农产品部门保护程度过高的拖累,使得日本在伙伴国家的选择方面处处受到限制,日本未来的FTA战略重点是建立日欧、日美、中日、日印等大国的FTA。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中国应该更加积极的与日本协调FTA战略,深化两国之间的理解和合作,争取早日开始FTA谈判。日本对于中国的崛起,始终抱有戒心,这也是其FTA战略中将中国视为长期目标,在近期不予考虑与中国达成FTA的重要原因。中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通过民间合作的渠道,增加双方关系的改善以及日本对中国进行FTA谈判态度,使其认识到中日双方如不能早日达成FTA,不仅双方会失去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也对于双方掌握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主导权不利,这是一个双输的结果。双方应尽快加强接触,促使日本尽快改变其FTA战略,以扭转韩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对于中国外贸的不利影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会给三国宏观经济带来积极影响,如福利收益、经济增长等,但也会给各国的敏感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比如日韩的农产品和中国相比极度缺乏竞争力,日韩两国,特别是日本,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又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再比如石化和钢铁产业,都是各国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产业,建立自由贸易区会导致这些产业产能过剩的状况继续恶化。 案例来源: [1]刘重力,盛玮. 中日韩FTA战略比较研究[J]. 东北亚论坛,2008,01:54-6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