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中日稻作农耕文化地名的比较

邓筠  2015-09-22 21:30:20  刘珺仪整理
案例正文:

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从郡县制起,县是郡、道、州、府领的行政区划单位,是农耕社会的产物。进入民国,在省会设立市,以后又有行政院直辖市。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县”被固定在农耕时期行政区划的符号,“天子所居之地”的基本释义早就被多数人遗忘,而“市”、“区”成为象征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地名符号。日本 “县”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建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物。1871年,明治维新政府实行“废藩置县”。在废藩置县初期,全国划为3府302县。从1888年起经过合并整合,现在为 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县。县是中央政府直辖的行政区划单位。与盛唐相比,日本的稻作农耕水平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山上忆良叙述了农民的苦难,是得不到最基本的维持生命需求的苦难。日本以 “饭”入地名,成为日本底层劳苦大众表示为摆脱饥饿的直白诉求的载体,是日本地名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七饭町、米山、饭町、饭村、饭泉等等。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究明日语汉字词的文化意义,既可以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社会,加深对中日文

化交流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认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是值得重视和挖掘的文化宝库。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土壤。“丰田”、“早稻田”等在日本可谓年代久远而又鲜活年轻。汉语原创词成为日本的地名,见证了地名文化发展的沧桑。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对我们进一步重视传统文化并挖掘地名资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案例来源:

张慧荣. 中日稻作农耕文化地名的比较研究[J]. 农业考古,2008,03: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