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之争 |
|
马翠华 2015-09-22 16:00:52 网络 |
|
案例正文:
访问学者小王来到摩尔多瓦进行学习交流,了解到摩尔多瓦人的国语叫摩文,实际上是用斯拉夫字母拼写的罗马尼亚文。不过他认识的很多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有一次去剧院看演出,发现报幕员先是用摩文报幕,再用俄文重复了一遍。这种双语现象还不止于此,许多商店招牌也是用两种文字书写,连报纸都有俄文和摩文两个版本。并且,有民意调查显示,约30%的摩尔多瓦人认为俄语也应该算作其国语。为了这个“地位”问题,摩尔多瓦人之间没少磨嘴皮子。


|
延伸阅读:
摩尔多瓦人的服装式样也有“俄罗合璧”的意味,女装从宽肩衬衫与筒裙的搭配就能看出和罗马尼亚相近,但男装的羊皮坎肩、小羔羊皮筒帽却颇有俄罗斯风韵。其实这种服饰在罗马尼亚东北部也流行过,只是二战后为了便于劳作,当时的政府提倡多穿西装和工作服,这才改变了风气。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双重国籍在摩尔多瓦十分普遍。许多人拥有俄罗斯、罗马尼亚、土耳其或是以色列国籍。相对应的,他们也同时会说好几种语言。然而,在中国人把汉语作为国语,并没有围绕第二国语的争论。虽然很多中国人在学英语,可是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双语交流的水准。
视频:摩尔多瓦混血国标舞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KsZmBQ3JI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