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中日外科医生培养的比较差异

邓筠  2015-09-22 12:15:30  刘珺仪整理
案例正文:

日本的医学教育制度层次分明,功能明确。从医学学位上看,医学类学位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而临床医学只有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两种。日本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制为六年,护理学、保健学等其他专业学制为四年。在日本医学院校大学毕业后,要进行两年的临床研修。临床研修制度的目的在于练就医生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培养医生综合素质和情操,加深对初级卫生保健的理解,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等,是培养合格医师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医学再教育就显得有所不足,执业医师执照一旦获得,除非被吊销,否则终生有行医资格。而医师的再教育工作,是参加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以每年必须修完的继续教育学分的形式来进行的。己经参加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和刚刚本科毕业的医学生均可以通过考试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在研究生培养中还分为临床型( MD) 和科研型( PhD)。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中国由于国内医学院校招生人数是日本的几倍,需要的教学医院相应增多,而实际上,教学医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不可能承担两年的临床专业课教学,因此只能在最后一年到各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同日本相比,中国医学院校实施专门化人才培养,培养目标一般是医科毕业生毕业后即独立从事医疗实践工作,实行医学生时期的早期专业化培养,且专业设置过细,专业面过窄,毕业后适应性较差,不利于毕业生长远发展。

 案例来源[1]张胜,黄华兴,王水,沈历宗,徐皓. 中日外科医生培养的比较差异[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