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你要请我吃饭吗?

李惠萍等  2015-09-22 10:36:29  访谈
案例正文:

小龙是一名在中国大学学习的喀麦隆留学生,在中国已经半年多了。小龙到中国以后交了很多中国朋友,每次见到中国朋友他都非常友好地问候自己的朋友:“你好吗?”这是课文第一课的内容,小龙一学会就马上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了。可是每次他这么说的时候,他的中国朋友很少像他期待的那样回答他“我很好”,并且他们从来不会对自己说“你好吗?”相反,每次中国学生见到他的时候总是会说“吃饭了吗?”或者“去哪儿啊?”小龙觉得很奇怪,朋友们问他“吃饭了吗”是要请自己吃饭吗?但是朋友并没有请他去吃饭;同时他也觉得中国人很喜欢打探别人的隐私,老是问别人去哪里。

小龙是个很热情的人,平时在路上看到人总喜欢跟人打招呼,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可是有好几次,当他向路上的女生打招呼的时候,别人不但没有理他,反而很快走开了,有的还用很奇怪的眼神看他,这都让他觉得很疑惑。

后来,小龙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老师后,才知道这是两国文化的差异,打招呼这个问题终于不再困扰他了。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在喀麦隆,人们打招呼的方式是相互问好,会有“你好吗?”、“我很好”这样的见面语;而在中国,人们一般喜欢说“吃饭了吗?”、“你去哪儿?”一般是比较熟悉的人之间的寒暄方式,并不是为了打探别人隐私。此外,在喀麦隆,问候别人是一种礼貌,不管是不是自己认识的人;而在中国,一般不会向陌生人打招呼,尤其如果男生向不认识的女生打招呼,会有搭讪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