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待客佳果“柯拉果”

吴群彬  2015-09-21 16:08:44  个人创作
案例正文:

刚到尼日利亚不久,学校为新来的中国老师们举行欢迎仪式。只见桌子上放着一个盘子,盘子中放着些咖啡色的、长得像板栗的东西。不久副校长便开始祈祷,祈祷仪式结束以后,有人端着盘子,来到中方院长跟前,把盘子端到他的面前,让他拿走一个并打开。院长很快将这种果子打开,分成四瓣,递给其他中国老师。这种东西非常苦,感觉味同嚼蜡、难以下咽,老师们偷偷瞄了一眼,发现大家都在吃,所以不得不吃下去。事后,院长告诉老师们,这是柯拉果,是伊博人用来表示对客人欢迎的待客佳果,只能由在场受尊敬的男性打开,女性不能打开,但是可以吃。

此后,老师们在许多场合见到主人拿出柯拉果招待客人,虽然很难吃,但是鉴于柯拉果的寓意,每次都得勉强吃下。为了尊重当地习俗,每次孔子学院组织文化活动时,老师们都会特意买来一些柯拉果,以表示对当地人参与中国文化活动的欢迎。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柯拉果(Kola nut)是尼日利亚伊博人的待客必备佳果,客人到后,主人端上柯拉果便是表示对来宾的诚心欢迎;若迟迟不端出柯拉果,就是表示拒客,识相的客人就该赶紧告辞,免得发生不快[1]。然而这种果子味道十分苦涩,当地人早已习惯此种味道,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确实难以下咽,碍于情面又不得不吃,实在是很矛盾。在尼日利亚,女性社会地位比较低,不可以打开这种果子,中国女老师们总有一种受歧视的感觉。在尼日利亚,父权观念深入人心,男尊女卑,女性居于从属地位等歧视女性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地扎根于尼日利亚人的意识形态中[2]



[1] 刘青、邓代玉编著.世界礼仪文化[M].时事出版社, 2010 , 260

[2]马晓莉.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